怎么利用微信公众号挽救企业公关危机
发布时间:[2016-02-20]分类:运营干货
在今年2月15日,春节假期刚刚结束的那天,一篇题为《真相:杨元庆是合格的CEO吗?》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刷屏,短时间内阅读数就达到了10万+,文章抨击了杨元庆作为联想CEO,将联想的业绩带到了有史以来最差,不断裁员,官僚体系复杂等,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这让小编,想到了在2015年发生的两件事,一是由微信H5引发的解绑银行卡的蝴蝶效应,还有就是百度卖吧事件在自媒体人的口诛笔伐下不断发酵,上升到对企业价值观的质疑。说起百度,最近好像又有点别的事,真是不让自媒体们省心。扯远了,针对上述事件,仅仅一天之后,微信认证为“联想(北京)有限公司”的公众号“不停联想的人”发布了题为《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体人吗?》的回应文章,正面回应了文章的一系列质疑。
在这个人人皆媒体的时代,微信、微博等新媒体渠道的崛起真正做到了话语权的平等。若在几年前,谁也不会想到,一个个人能和一家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。个人相对于企业来说,完全可以算是弱势群体,如今,因为新媒体的发展,个人的声音得以放大,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每一位用户的声音,因为每一个个人的发声,都有可以酝酿成一场企业的危机。
那么要如何利用企业自身的微信公众号来挽救企业的公关危机呢?
1:拿出事实证据反驳,以理服人
这几年联想在业内受到的质疑并不少,而写《真相:杨元庆是合格的CEO吗?》的作者则不幸成为了第一个遭到反击的自媒体人。而联想此次的回应也是颇为巧妙。首先,发布渠道并不是联想的官方公号,而是一个同样拥有联想认证的“小号”,某种意义上而言,这个具有联想官方背景的公号,其实和联想的官方大号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,之所以选择用这个号发布回应文章,擅自推测,一来也许并不想此事过度放大,毕竟联想这几年业绩不佳的确是事实;二来,也是想通过某种缓和的方式来传达联想自己的观点——我也并不是好欺负的软柿子。
而回应的文章本身,联想选择了逐句逐句挑错的方式,大量列举数字等事实错误,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反驳,就连作者本人在之后也承认了自己文中的各种数字错误,并在第二天发布了订正版的文章和致歉声明。作为联想而言,的确是扳回了一局。
企业利用自媒体向个人自媒体反击的做法,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地位不断上升也越来越频繁,当然,联想的做法比较讨巧,没有大张旗鼓,依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。
2.用法律保护企业的名誉和形象
在面对侵权、造谣等挑衅行为时,企业以前往往通过电视、报纸等传统媒体应对,而如今,企业自媒体已经成为发声最快的渠道。2015年11月16日,万达集团的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《今天,万达正式起诉“顶尖企业家思维”微信公众号,索赔1000万元!》,因“顶尖企业家思维”冒用王健林名义发布文章,直接将改号告上法庭,并索赔巨款1000万。此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。
万达利用自身庞大的新媒体联盟,联合内部上百个公众号同时发布该声明,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,不仅立即删除了不实文章,而且将公号以往推文一并清空,并发文致歉求饶。不得不说,人多力量大啊!
3.制造另一话题,转移公众视野
去年国庆长假,38元青岛大虾事件一夜之间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,青岛这座城市也站在了风口浪尖上。虽说青岛并不算一家企业,但是如果从企业自媒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,青岛又能做什么呢?
10月7日,青岛当地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组题为《至少,青岛还有他们》的图片,为了抵消外界对于青岛的不良印象,当地推出了这组“多数人在默默无闻地为这座城市付出”的工作镜头,有救生员、建筑工人,还有安检员、环卫工人、公交车场充电工人等,属于每座城市都四处可见、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。这种回应并没有继续纠结于青岛大虾的对与错,而是从侧面其他角度重塑青岛的形象,利用曲线救国的方式,试图挽回大众对于青岛的理解与认识,这也不可谓是一种新的形式。
企业利用自媒体进行公关已经成为常规手段,但是自媒体的崛起同样改变了传统的公关模式,其实,企业在遇到个人自媒体挑战时,不管用什么方法应对,需要注意的无非以下两点:
1.即时反应:自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快,快到可以在一分钟内就通过微博发布最新的声明,这是对传统媒体最大的颠覆,正如公关所谓的“黄金24小时”一样,第一时间对危机有所反应是首要的。
2.心态平和:在个人和企业在话语权上完全平等的条件下,企业应该抛弃高高在上的心态,企业面对的不再是弱势群体,通过自媒体渠道,任何一个负面消息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放大,所以,企业应该以正确的心态作出正确的回应。
电话咨询
免费试用
预约演示
价格咨询
获取方案